離職預告期不足,怎麼處理?3個應對員工提前離職的對策

當員工說走就走,甚至連離職預告期都沒走完,在離職預告期不足情況下,不僅人資手忙腳亂,還會讓整個部門產生交接空窗、專案延誤、同事怨聲載道等一連串效應。
提前離職不是小事,對公司的影響超乎想像!
當員工無預警提前離職,公司團隊首先面臨到的就是交接混亂與人力斷層。
- 交接流程卡關:離職同仁尚未完成交接,導致重要工作沒人接手、相關文件找不到負責人,甚至連系統帳號密碼都變成猜謎遊戲。
- 人力臨時缺口:HR得緊急開缺、展開招募;主管也常常需要臨時調整排班或親自支援,原有工作節奏易被打亂。
- 專案進度延遲:原本安排好的專案進度,因人手突然短缺而被迫延後,團隊氣氛也可能因此受到影響。
尤其對於中小企業來說,一個人的流動就可能造成公司內部混亂,這時候「離職預告期」的落實與否就非常重要了!
提前建立離職制度,可避免離職預告期不足!
當企業面臨快速擴編、高流動率,甚至跨國營運的挑戰時,僅靠內部與過去經驗往往難以妥善地處理人力變動。為避免離職程序產生爭議及混亂,我們都會先建議企業在勞動契約或人事手冊中,清楚說明離職流程與預告期相關規定。
根據《勞動基準法》第15條規定,不定期契約員工終止契約時,需依第十六條第一項規定期間預告雇主:
工作期間 | 預告期間 |
---|---|
三個月以上~未滿1年 | 10日前 |
1年以上~未滿3年 | 20日前 |
3年以上 | 30日前 |
當員工正式提出離職申請時,HR與團隊主管們除了表達理解與關懷外,也應主動提醒對方須遵守《勞動基準法》法定預告天數,並將相關溝通內容留下書面紀錄,作為日後依據。
*延伸閱讀:
員工無故曠職或失聯,可以扣薪或請對方賠償?
試用期間遇員工不適任?掌握策略讓資遣更有保障
員工不接受調動?別急著資遣!5 個實用解法與應對
面對員工離職通知的 3 個實用對策
當突然收到旗下員工釋出要離職的信息,若企業內部缺乏彈性應變機制,結果往往只能疲於應對。 以下為 由你人資 UniHR 專業人資顧問團隊提出的幾個實務對策,將能有效降低員工「離職預告期不足」所帶來的衝擊!
對策一、預先建構彈性補人機制
建立可快速啟動的應變系統,立即補足人力缺口。
- 內部人員職能盤點:掌握各部門具備多職能或可彈性支援的人力,必要時請求支援。
- 人才資料庫建立:保有一份具潛力或曾面試過的備選人才名單,能迅速聯繫。
- 合作人力資源服務供應商:與派遣公司或外包單位建立長期合作關係,以因應短期補位需求。
對策二、理解提早離職背後的原因
員工選擇不走完預告期,背後往往藏有更深層的動機。
- 離職面談制度化:不僅釐清原因,也為後續改善組織文化與管理方式提供依據。
- 匿名意見調查:定期蒐集員工對工作環境、管理風格、升遷制度的回饋,提前掌握離職的風險訊號。
對策三、制定標準交接SOP,降低運作中斷風險
具體規劃交接流程,不僅提升交接效率,也保障業務連續性。
- 交接文件模板標準化:統一格式,包含工作說明、進行中專案狀態、重要聯絡窗口與注意事項。
- 建立「職務代理人」制度:讓每個關鍵職務都能有職務代理人(且能於日常及建立業務熟悉度),好處是原員工請長假或離職交接時,能快速上手其負責項目。
- 主管簽核制度:要求離職人員的直接主管確認交接完成情形,落實交接品質控管。
* 由你人資長小叮嚀: 若從過往表現或行為研判該員工可能不會依規定走完交接流程,由你人資 UniHR 建議應儘早啟動交接機制,降低人力中斷的風險。
注意! 若員工離職未依規定在預告期間提出,企業可依《民法》第489條規定,向其請求支付相當於預告期間的工資作為補償。此外,企業也應就該事件妥善留存紀錄,不僅有助於內部檢討,亦可作為未來是否再次聘用該員工的評估依據。
面對離職預告期不足造成的混亂,專業顧問是您穩定的後盾
離職預告期不足,看似只是人員異動的小插曲,實則可能引發交接混亂、人力斷層與營運中斷。許多公司在員工掌控的這項議題中,都會請人資專家定期優化檢視!提前建立明確的離職制度與完善的交接流程,才能降低風險,穩定團隊運作。
若企業在制度設計上仍感不足,UniHR 專業人資顧問團隊能協助您系統性優化流程,為離職管理提供最穩健的解方。
需要更詳細的建議或協助嗎? 點擊加入官方LINE,馬上有專人為您服務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