勞資專欄 勞資爭議處理 那個你遲遲沒處理的員工,正在默默拖垮你的團隊:企業經營最貴的成本,可能是你沒處理的那一個人

那個你遲遲沒處理的員工,正在默默拖垮你的團隊:企業經營最貴的成本,可能是你沒處理的那一個人

勞資爭議處理 2025-07-11
那個你遲遲沒處理的員工,正在默默拖垮你的團隊:企業經營最貴的成本,可能是你沒處理的那一個人 - UniHR 由你人資

在組織管理的實務現場,「不適任人員」幾乎無所不在。這類型的員工不一定違法,也不見得犯了重大的錯誤,但他們長期在組織中產生摩擦、不協調與效能拖累。儘管管理者或同仁普遍對其有意見,卻常因為無明確標準、缺乏系統流程,或出於人情顧慮與風險畏懼而選擇「不處理」。

 

 

這樣的現象,並不僅是企業文化問題,更已構成一種組織風險。

 

 

定義模糊的結果:是否「不適任」,誰說了算?

不適任的定義,在法律、實務與心理層面之間存在明顯落差。 從法律觀點而言,勞基法第11條提到「對工作確不能勝任」可以作為終止勞動契約的正當理由之一,但在實務上,法院對「不能勝任」的認定門檻極高,需舉證其已接受合理的培訓與輔導、設有客觀考核標準,且改善未果。

 

而從管理實務來看,員工「不適任」往往更常是這樣的情境:

  • 一位不主動、不配合的中階主管,導致跨部門專案進度延宕
  • 一位表面敬業、實則低產出的員工,占用團隊資源卻無實質貢獻
  • 一位抗拒學習轉型的資深員工,成為團隊創新推動的阻力

 

這些人,不違法、不失職,但卻讓管理者陷入兩難:留下來,團隊士氣受損;處理掉,擔心被檢舉、被反咬、被誤解。

 

 

為何管理者經常選擇「先放著不動」?

大多數企業對於不適任人員的處理困境,並不是因為無感,而是太有感—— 卻沒有工具,也缺乏信心。

 

從HR顧問經驗觀察,管理者常見的考量包括:

  • 「他待了這麼久,直接請他走會不會太不近人情?」
  • 「他不是壞人,只是工作效率有點慢,要不要再給一次機會?」
  • 「我其實也怕弄不好被他告,或到處抹黑公司。

 

這些考量真實存在,卻也導致很多企業持續在承受「不處理的成本」:團隊流動率升高、優秀人才離職、績效停滯、內部文化疲乏。
更嚴重的,是組織逐漸形成一種「對誰都沒辦法」的氛圍,管理效能從根開始動搖。

 

 

不適任人員的處理力不只是HR的課題,更是企業管理力的分水嶺

處理不適任人員不是HR部門的責任,而是企業整體管理體系是否健全的體現。從制度設計到領導溝通、從資料紀錄到風險判斷,「能不能處理」的背後,是「整體管理成熟度」的反映。

 

一間企業是否具備有效的組織修正能力,將直接影響其未來的轉型彈性、競爭力與品牌內聚力。事實上,愈是有企圖心成長的組織,愈無法承受長期放任不適任人員的內部拖累。

 

 

不是你不願意處理,而是你不確定能不能處理

 

 

作為HR或企業主,我們理解處理人的事永遠敏感、困難,但正因如此,才更需要在「敢處理」與「會處理」之間,建立清晰的制度支持與決策信心。

 

你不需要成為一個毫不猶豫的冷血主管,但你需要知道:什麼樣的情況,該留下;什麼樣的信號,是時候處理。

 

 

而這門課,不會從怎麼「開除人」開始講,而會從你內心的那些「我有看到問題,但我怕…」開始陪你釐清並且逐步建立起合規的執行流程。

 

 

📍 課程報名連結:https://www.accupass.com/event/2507071221533945151800

 

這堂課,你將學習到:

  • ✔ 如何合法又有信心地處理不適任人員
  • ✔ 建立一套可執行的人事管理流程
  • ✔ 建立一套說得清、做得到的人事處理流程

 

 

 

需要更詳細的建議或協助嗎?點擊加入官方LINE ,馬上有專人為您服務!

 

 

預約
人資顧問

Reserv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