請病假被扣全勤=員工炸鍋!別讓全勤獎金變成員工健康殺手

近期,某科技公司因為一名員工請病假被扣全勤獎金而引發網路熱議。這位員工在PTT上分享:「去年累積工作壓力過大,終於在上個月身體出現警訊,醫生強制要求請假休養三天,結果月底薪資單一看,全勤獎金被扣了!這不是變相懲罰生病的員工嗎?」這則貼文短短兩天就累積破千則回應,許多網友紛紛分享類似經歷,顯示「病假扣全勤」已成為台灣職場的常見痛點。
病假扣全勤的隱藏風險,當健康成為企業長期隱憂
全勤獎金制度原本是企業鼓勵員工準時出勤的一種激勵措施,但當這項制度將病假也納入計算時,卻可能產生一系列意想不到的負面效果。
「帶病上班」文化的催化劑
根據1111人力銀行2024年初的調查,高達76.5%的上班族曾因害怕影響考績或失去全勤獎金而選擇帶病上班。這種「硬撐文化」不僅對個人健康造成威脅,還可能造成企業更大的損失。 想像這個場景:小明因感冒發燒,本應在家休息,但為了保住每月3,000元的全勤獎金,他決定帶病上班。結果不僅工作效率大幅下降,還將病毒傳染給同事,最終導致整個部門五人相繼請假。原本只損失一人一天的生產力,結果擴大為多人多天的損失,企業得不償失。
當員工為了全勤獎金而忽視身體警訊,小病可能拖成大病。一項由台灣職業醫學會進行的研究指出,長期「帶病上班」的員工,其後續請長假的機率比一般員工高出30%,也更容易出現過勞現象。
病假 vs. 全勤獎金,法律怎麼說?
台北某醫學中心的職業醫學科醫師張醫師表示:「我們門診常見到因小感冒拖延就醫而演變成肺炎的上班族,甚至有患者因為怕被扣全勤,延誤治療時間而讓單純的腸胃炎演變成需住院的情況。」像這種延誤就醫的行為模式,不僅增加了企業的人力調配壓力,長期來看還可能提高企業的團保費用和人員流動率,形成一種看不見的「隱形成本」。
許多人資夥伴可能會問:「公司有權利因病假扣全勤獎金嗎?」
答案並不是簡單的「可以」或「不可以」。
根據勞動部的解釋,全勤獎金屬於工資以外的津貼或獎金,企業有權制定發放條件,但這並不意味著企業可以任意設定條件而忽視其他法律規範。值得注意的是依據勞工請假規則第9條:「雇主不得因勞工請婚假、喪假、公傷病假及公假,扣發全勤獎金」;性別平等工作法第21條也指出,雇主不得因勞工請家庭照顧假、產假、產檢假、生理假等假別扣發全勤獎金,但對於一般病假,法規並未明確限制不得扣發全勤獎金。
請病假與扣全勤獎金的灰色地帶
依照《勞工請假規則》,勞工因普通傷病請假時,未住院者一年內合計不得超過30日,住院者一年內合計不得超過一年。普通病假期間,工資折半發給。雖然法律未明確規定病假不得影響全勤獎金,但從勞動法規精神來看,懲罰性質的全勤獎金設計可能有違勞動保護的初衷。尤其是2020年疫情後,國際勞工組織(ILO)多次呼籲企業應建立更具人性化的請假制度,以維護員工健康權益。
若企業將病假納入全勤獎金計算,雖未必違法,但仍有以下風險:
- 可能違反《職業安全衛生法》精神:該法要求雇主提供安全健康的工作環境,而促使員工帶病上班的政策可能違反其宗旨。
- 勞資爭議風險增加:全勤獎金若占薪資比例過高,且因病假被扣除,容易引發勞資糾紛。
- 企業形象受損:在求職者重視工作環境與企業文化的今日,不友善的請假政策可能損害企業招募優秀人才的能力。
優化全勤獎金的規則設計 - 營造員工健康與出勤的平衡點
面對員工因為怕請病假被扣全勤的問題,許多先進企業已開始重新思考獎勵機制的設計,以降低全勤獎金的爭議,以下是幾個值得參考的做法:
建立「健康全勤」概念
將一般病假排除在全勤計算外,鼓勵員工在身體不適時適時休息。例如,台灣某知名科技公司將全勤獎金改名為「健康管理獎金」,明確表示只有曠職、遲到早退才會影響獎金,病假則不列入計算。
成功案例分享:台灣某知名外商公司自2022年起實施「健康優先」政策,將病假排除在全勤考核外,結果發現員工的整體請假天數反而下降10%,工作滿意度提升15%。
假別差異化管理
舉例來說,不同性質的假別可採取不同的全勤計算方式:
- 不計入全勤計算:病假、公傷病假、生理假、防疫照顧假等
- 部分計入:事假可設定合理上限(如每季1-2天)不影響全勤
- 全部計入:無故曠職、頻繁遲到早退等
獎勵機制多元化
除了傳統的全勤獎金外,可考慮增加其他激勵方式:
- 季度健康獎金:每季無特定病假者可獲得獎金,避免員工為了月度全勤而忽視健康
- 團隊績效獎勵:轉向重視工作成果而非單純出勤
- 健康促進津貼:提供健身房補助、健康檢查等福利,預防勝於治療
建立合理替代機制
針對必須請假的情況,提供彈性解決方案:
- 補班選項:允許員工在合理期限內補足工作,保留全勤資格
- 遠距工作彈性:身體狀況允許但不宜到辦公室者,可選擇在家工作
- 累積病假獎勵:全年病假使用天數低於特定標準者,年末給予特別獎金
全勤獎金制度的調整不僅關乎於法規的遵循,更影響企業文化與員工士氣。建議企業可尋求專業人資顧問協助 (例如檢視現行請假制度是否符合最新法規、評估全勤獎金在整體薪酬結構中的比重、分析不同部門或職位的出勤模式...等),基於診斷結果,藉由更公平公正的專業人資來調整並規劃出更清晰且有效地標準。
全勤獎金的設計初衷是鼓勵出勤,而非懲罰生病!
在追求營運效率的同時,不應忽視員工健康對企業長期發展的重要性。若一個因全勤獎金而帶病上班的員工,不僅效率低落,還可能影響團隊士氣與健康。
當我們將病假排除在全勤計算外,是在向員工傳達「我們重視你的健康」的訊息,這種關懷不僅能提升員工忠誠度,長遠來看也能為企業創造更健康、高效的工作環境。
需要更詳細的建議或協助嗎?點擊加入官方LINE,馬上有專人為您服務!
*本文僅供參考,不構成法律建議。企業在調整薪酬與獎金政策時,建議諮詢專業人資顧問或律師,確保符合最新法規要求喔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