勞資專欄 安全與健康 從「身心調適假」看友善職場的未來,讓休息成為企業競爭力

從「身心調適假」看友善職場的未來,讓休息成為企業競爭力

安全與健康 2025-10-29
從「身心調適假」看友善職場的未來,讓休息成為企業競爭力 - UniHR 由你人資

近年來,由你人資長觀察到一個不容忽視的現象——員工在工作與生活間承受的壓力正逐步上升,焦慮、倦怠、失眠、甚至情緒耗竭,正在成為職場的日常話題。

 

如何協助同仁維持身心健康,不再只是公司福利政策的一環,在 2025 年時,台灣政府正式推動「身心調適假」政策,首先適用於公務人員和教師,並陸續擴展至其他領域。這項制度的修正,更是一個提醒:企業該如何用溫度回應壓力,用制度守護人心

 

 

什麼是「身心調適假」, 員工請身心調適假需要理由?

身心調適假的精神,其實是讓員工在感覺壓力過載、情緒不穩時,有一個可以暫停喘息的機會,它不只是多三天假,而是企業能否創造出「被允許放慢、被允許照顧自己」的職場氛圍。

 

對中小企業而言,導入「身心調適假」制度看似增加管理負擔,但若以人資長的視角來看,這其實是低成本卻高價值的投資。 過去企業談幸福感,多著眼於「給什麼」:年終、旅遊、獎金;而現在,真正的課題是「讓員工如何被理解」,當員工不再害怕說出「我需要喘口氣」,當主管能理解「照顧人」也是管理的一部分,那麼企業就不僅是在回應一項政策,而是在實踐一種文化!

 

 

企業該如何回應「身心調適假」?

推動身心調適假的意義,不在於企業能否多給三天假,而在於能否創造一個允許脆弱、接納人性的環境。

 

由你人資長建議,企業可從以下這四方向進行著手:

  1. 以「信任」為出發點,建立友善請假文化
  2. 讓主管成為心理健康推手
  3. 將「身心調適假」與員工關懷計畫(EAP)串聯
  4. 以數據觀察,讓關懷制度更具策略性

 

以「信任」為出發點,建立友善請假文化

企業不需新增複雜的行政流程,只要在現有請假系統中增列「身心調適假」選項,並清楚說明使用原則:「無須檢附證明、以誠信為基礎」。

這樣的信任,本身就是一種文化訊號,讓員工感受到公司重視人的狀態,而不只是績效數字。

 

讓主管成為心理健康推手

制度要被理解,關鍵在主管。

企業可舉辦短講或教育訓練,協助主管學習辨識壓力訊號、練習同理對話,並以支持而非質疑的態度面對員工請假。當主管展現關懷,整個團隊的安全感與凝聚力自然提升。

 

將「身心調適假」與員工關懷計畫(EAP)串聯

企業可以結合現有資源,如員工協助方案、舒壓活動或健康講座,讓調適假不只是「放假」,而是「恢復能量」的一部分。這樣的做法不需額外成本,卻能強化員工的心理韌性與組織的永續力。

 

以數據觀察,讓關懷制度更具策略性

人資單位可定期檢視假別使用頻率與時段,從中觀察部門壓力熱點。

這不僅有助於提前介入員工協助,也能作為公司管理改善的依據,讓「關懷」成為具數據支撐的決策。

 

 

真正有遠見的企業,懂得將休息視為生產力的一部分

讓休息成為競爭力,已經成為企業幸福力的再定義!當員工能在需要時暫停、在被理解中回復,他們將以更穩定、更專注的能量回到崗位。對企業而言,這不僅是「友善職場」的實踐,更是「人本管理」的核心精神。

 

我們不只重視你的表現,也關心你的狀態。

 

友善職場是企業與員工之間最溫柔、也最堅實的共識!讓我們從身心調適假的這三天開始,讓「休息」成為企業的競爭力,讓「幸福」成為永續的底氣。

 

 

有任何疑問或需要我們幫忙的地方,歡迎加入由你人資官方LINE

 

 

預約
人資顧問

Reserve